三七价格怎么才能走出低谷?

近来,炎热干旱的天气给三七带来一定的损失,引起市场一些躁动,综合价格上涨了15-20%左右,但目前三七价格仍然处于低谷。
一、政策渴望
面对当前三七价格低谷,我们三七人有的希望政府出政策、组织收储拉高价格!有的指望大企业、大资本来囤货炒高价格!有的认为全中国那么多人口,三七的用量会快速上升带动三七涨价!有的想借当前干旱把价格炒高出货!
二、笔者观点
目前,这些想法和做法可能不符合现实状况和三七产业长远利益。首先,从市场经济规律的角度,政府不适合直接参与干预市场,而且政府干预把三七价格拉高了,大家又盲目种植,将来产量更加严重过剩,现在收储的三七将来怎么办?谁来承担国家的损失?
其次,在国家药典标准、安全性评价、医保政策等影响三七未来用量的相关标准、法规没有明确之前,除了保证自己用量以外,多数药企、资本应该不会盲目囤货。
有人认为全国三七用量潜力还很大,文山三七市场还要扩大很多,现实状况是目前全国几乎95%以上的医院、药店、网络等合法渠道都有三七或三七产品在销售,说明三七的渠道饱和度已经比较高。当然,三七是当今最闪亮的中药明珠,还有众多待教育的潜在用户,但是用户教育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没有广泛的宣传和深度的文化传播,难以突然爆发、大幅提升用量。
三、其他品类竞争
因为三七在目前应用最广泛的心脑血管疾病领域还有众多竞争品类,中药如丹参、银杏、灯盏花、红花等,西药如厄贝沙坦、硝苯地平缓释片、阿司匹林、氯吡格雷、阿托伐他汀等,各个品类都想做大自己的市场份额,三七已经成为中药第一大品类的状况下,面对的是其它品类的激烈市场争夺,我们千万不能狭隘地认为三七是无所不能、人类必不可少的神草,所以大家不应该有太多幻想!
四、那三七价格未来怎么走?谁来救我们?

答案是:三七人自己救自己!方法就是:减少面积、控制亩产、提升质量。下面我们进行深入分析。
首先减少种植面积:

三七价格持续低谷那么久,2014-2015年低谷时部分药企、大户、流通商、资本抄底,导致三七价格在之前大量库存没有消化完的情况下2016-2017快速上升,又刺激了农户种植三七的积极性,以致三七规模不理性的扩张;中药注射剂安全性评价、2020版《中国药典编制大纲》、中药饮片整治等影响三七用量的状况下再次导致2018、2019年产量过剩,当前社会库存可能达到30000吨,2019年三七产量可能更大,2020年后的社会库存将会继续加大。
所以我们当前千万不要借干旱过度炒作,更不要因为三七价格合理回升又开始盲目扩大种植面积,不然,如此下去三七价格什么时候才能峰回路转?当前减少种植面积或者暂时停止种植(反正恶种下去,采挖也是亏损),三七必然涨价,这是所有种植户都能做到的简单方法,但是那么简单的道理,为什么多年来就实现不了呢?全世界三七主要产量都来自云南,而且大多数产量出自文山种植户,只要大家团结一心,有什么做不到的呢?
这里说说我们三七种植户的心态,我们其实一直处在无序竞争的状态下,谁都怕自己的产量低了被别人笑话、谁都怕三七突然涨价自己种植面积小了错失机会,所以看到别人种自己也拼命种,这样就带来我们三七种植规模无序扩张,这种无序的扩张就像看不见刀光剑影的相互厮杀!
在连作障碍问题没有得到彻底解决的状况下,又低质量的浪费了可种三七的土地,种植大户应该都知道,就算整个云南,可种三七的土地也不多了!
我们国家提出农业供给侧改革,本质就是要解决低质量产能过剩的问题。而解决这些问题只有靠我们三七从业者去实施:三七产量过剩,我们种植户齐心协力把种植面积大幅度减少,三七产量降低,供需平衡后,我们仓库里、地里的三七就必然涨价,这是我们既不费力又不用承担任何风险就可以赚到钱的简单方法,这个时候种植户们就该多休息休息,到处走走、游游,去看看世界、扩宽眼界,说不定几年回来三七涨价后,仓库里的三七比拼命去种几年三七还赚的多。
这个方法只要种植户自觉自律、团结一致,三七价格很快就上涨到合理价位,但是我们千万不能再抱着暴涨、暴富的心态,三七产业想可持续的发展下去,必须是用户买得起、农户有钱赚,下游的工商业企业有利润活下去,他们没有利润、过不下去,将来我们的三七又卖给谁呢?
其次控制亩产、提高品质:

我们现在的三七种植行业是以亩产高低和三七个头大小论英雄的,而相同条件下提高亩产和三七个头最简单有效的办法就是用农药、化肥、激素的效果立竿见影。这些投入品的过量会导致土壤环境恶化、加重三七连作障碍问题;加快三七种质资源的退化,给三七质量带来风险。
我们种三七超过40年的人应该都知道,在70年代以前种三七很少有化学农药、肥料、激素可用,但是80年代到现在几十年里三七用药量在快速加大,病虫害却是越来越严重了,这就是三七种源退化的表现,抗性衰退导致三七抗病性越来越差,如果我们还是要依赖这种方式发展:
如果有一天,自己种的三七自己都不敢吃了,三七还能为人类的健康创造价值吗?三七不是大米、小麦、玉米、蔬菜,对人类的作用不是补充营养,它那么苦、又吃不饱,人们还用它的原因是其特有的效用成分能解决人的病痛。
如果有一天,它像完全饲料圈养的猪、鸡、鸭,跑不动、骨头松软、味道没有自然生长的好,它还能为人类健康服务吗?
加工流通方面,假如我们放任市场上假劣三七横行,吃到假劣三七的用户就可能说三七不好或者三七没有效果,甚至被假劣三七伤害了身体,这将遏制三七新用户的扩张。
如果有一天,三七的效用不好了,消费者就肯定不会花那么多钱买那么苦的三七去吃了。我们三七人的后代还能靠三七谋生、发家致富吗? 那时损失最大的是我们祖祖辈辈从事三七事业的这些人!
提升三七质量就是保护三七产业的生命力,身为当代中医药最闪亮的明珠,三七应当担起不让中医毁于中药的模范先锋!目前一些反中药的人总抓住中药里农残、重金属等有害成分做文章,甚至说中药是毒药,我们应该做好三七品质,用数据回应质疑!不盲目追求高产,而是保证三七质量的前提下适产。
相同生产技术条件,大量农药化肥激素可以亩产250公斤以上;不使用剧毒高毒农药,适当使用农药,合理控制化肥,亩产量到150公斤左右,保证安全无公害,是未来社会的基本需求;不用农药化肥只能种亩产30公斤,难以满足社会总量的需求,但可以满足高端需求。
现在应该是近十年来三七人最痛苦的时候了!有人几十年的积累可能就亏了,有的看着身边种植户、商户一个个破产,有的房子、车子抵押赔进去了,有的怪政策、有的恨下游厂商太狠。三七价格的解药到底在哪里?其实解药就在我们三七人的手里。如何解,就是:减少面积、控制亩产、提升质量,让用户吃上有效放心的好三七,种植户赚到合理的钱,工商业企业有利润发展,这才是三七产业走出低谷,持续健康发展下去的根本!
TIP
最后借最近以美国为首的部分国家对中国华为公司开展疯狂的围剿来反思中药和三七产业,我们的中医药产业未来发展同样面临各种打压,三七也必然面临众多功效相似的品类激烈竞争,能让我们安身立命,持续发展下去的只有科技、品质!在这样的环境里,每一位三七人都是责任人!
温馨提示:需要购买中药材的,请点击《立即下单》进行购买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