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洋参的传说故事来历

一、西洋参的故事来历背景一:

他以《鞑靼植物人参》为题叙述了长白山中人参的形态特征和药用价值,并附绘制的原植物图,发表在英国皇家协会会刊上,被在加拿大蒙特利尔的法国传教士法朗士· 拉费多看到,他在当地印地安人的帮助下,在蒙特利尔地区大西洋沿岸丛林中找到了与中国人参相似的野生植物,经送法国巴黎植物学家鉴定,认为同属五加科植物,但不同种。他们为了与中国的人参相区别,就把这种采自大西洋沿岸丛林中的神奇植物命名为“西洋参”。
二、康熙皇帝的西洋参传说故事历史背景二:

十七世纪九十年代,康熙皇帝为了表示对满清祖先发祥地的崇敬,曾诏令禁止在长白山采伐森林,一草一木都不准动。如有违抗,轻则充军,重则处死。
禁令造成了人参供应的紧张,从而使得朝鲜的高丽参、日本的东洋参以及北美的西洋参得以相继流入我国。
西洋参经贩运到中国可换得大量的黄金,因此,西洋参在北美一直有“绿色黄金”的美称。
三、西洋参传入我国内的历史:

西洋参传入我国后,清太医院的御医们对西洋参进行了集体研究鉴别,并按中医药学理论研究了西洋参的性味、归经、功能和主治。
在《本草备要》中将西洋参列入新增的第一种药,称“西洋参,苦甘凉,味厚气薄,补肺降火,生津除烦,虚而有火者相宜。”这是中外古今首次将西洋参收载于医药文献中。
在以后的《本草纲目拾遗》、《药性考》等医药学古籍中都有对西洋参的详细论述。
西洋参的主根呈圆形或纺锤形,表面浅黄色或黄白色,色泽油光,皮纹细腻,质地饱满而结实,断切面干净,呈现较清晰的菊花纹理,参片甘苦味浓,透喉,全体无毛。
根肉质,纺锤形,有时呈分歧状。根茎短。茎圆柱形,长约25厘米,有纵条纹,或略具棱。
选取生长3~6年的根,于秋季挖采,除去分枝、须尾,晒干。喷水湿润,撞去外皮,再用硫黄熏之,晒干后,其色白起粉者,称为“粉光西洋参”;挖起后即连皮晒干或烘干者,为“原皮西洋参”。
20世纪70年代,我国北京怀柔区已成功引种西洋参,现年产西洋参10000余公斤,成为我国西洋参引种主要基地之一。曾有人赋诗,赞美怀柔区山清水秀、种植西洋参的汤河口这个地方,曰:
“山明水秀汤河口,古朴民风醇酒如。
哥哥唱曲入青云,妹子撑篙风摆柳。
洋参长得个头大,肉鸡炖来回味久。
一方水土一方人,汤河欢迎四海友。”
本文有关西洋参的传说故事历史到此为止,如果你想了解更多西洋参相关介绍,请锁定网址:http://www.laoqinong.com/xiyangshen/
温馨提示:需要购买中药材的,请点击《立即下单》进行购买
发表评论